yuwk 发表于 2016-12-27 17:21:45

创新扶贫实践 精准对接开辟"致富通道"

天高野阔,芦草丛生,曾经的东营“一穷二白”,人们喝水难、种粮难、出行难,生活条件积弱。经过三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如今的东营是人们眼中公认的富裕城市,人均GDP在全国名列前茅。脱贫攻坚不落一人。尽管东营经济实力属省内一档,但东营市坚定地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两年脱贫、一年巩固”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以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今年东营市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建档立卡省定标准贫困户已按标准进入退出程序,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动态统筹 创新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在哪儿,为什么贫困,哪种贫困原因所占的比例最高?脱贫了之后怎么统计?如何上下一盘棋、让扶贫精神与政策准确及时传导到位?面对一系列摆在面前的问题,东营市不等不靠,通过建档案、定分布、搭平台等举措,实现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对接。根据《东营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数据分析报告》,东营因病因残致贫的占77.37%,77.9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之外。全市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数据悉数录入,市县综合扶贫开发平台实现有序衔接、扶贫数据互通、资源信息共享。针对贫困户家庭状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分类整理贫困户需求信息1.2万余条,并将这些需求按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社会兜底脱贫、其他方式脱贫等方式进行了初期分类。为了把严“出口”,东营实现一户一档、严格动态管理,制定了《东营市贫困退出实施方案》,规范退出程序;11月底前,开展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省定贫困户退出工作,完成了新一轮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为了进一步做好精准对接,全市60名县级干部带头包靠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2700余名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实现全覆盖。送政策、送项目、送爱心,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关键节点、重点任务进行督查,建立考核机制……攻坚战中,东营上下形成一条心打好一盘棋,切实做到群众不脱贫扶贫工作不脱钩!扶本拔根 创新“开路”举措当巨石挡住了去路,要去往美好的远方,必须正视它、想方设法移开它。东营将“造血”与“输血”举措充分结合,以产业扶贫、行业联动、服务叠加等方式快速开路,合力打开贫困人口、贫困村的“致富通道”。内生的动力最可靠,产业扶贫出真招。目前,乡村旅游、电商、光伏“三大扶贫行动”已将东营扶贫开发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一批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项目很好地结合了贫困村资源禀赋,全市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村已达94个;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镇级光伏项目建设完成,带动贫困户4102人;通过“乐村淘”“中国正品网”等电商品牌,发展电商扶贫的村142个。为了让项目收益趋于稳定化、增值化,东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折股量化、持股分红等方式,探索创新资产收益稳定分配机制。如,河口区“锦绣河口 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暨义和镇仁韩片区土地开发精准扶贫项目,总面积6万亩,涉及27个村(含8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计划投资4.98亿元,受益农民1.25万人;项目实施形成资产后,将部分资产以股份形式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发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金融、就业创业、政策兜底等行业强大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一年来,东营依托扶贫政策整合平台,编制了28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了“1+28”政策保障体系,有效整合了各方政策资源。同时,东营创新搭建社会扶贫服务平台,让更好的服务产生叠加效应,汇聚力量共参与、齐攻坚。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对子,油田单位实施对口帮扶,众多的团属青年志愿服务队、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文明号、“代理妈妈”陆续开展志愿活动,关爱的力量在城市里不断传递。市县两级“第一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下派帮扶首要任务,形成了“建强一个班子、选好一条路子、解决一批难题、完善一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作法;全市“第一书记”协调投入资金、物资折合达2187.7万元,实施脱贫项目103个,实现帮扶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400余元。扶本拔根,行胜于言。当各方力量与关爱有机地充实到全市扶贫工作中,贫困本身变得不再可怕。融合同步 创新长效机制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东营的做法是实现扶贫两融入、两同步——— 即“两建一推六保障”,把扶贫开发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脱贫解困融入政府部门工作职能中,探索建立起管长远、管根本、求长效的工作机制;通过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最终实现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共建小康同步。“两建”,指在县乡建立扶贫基金,在镇街社区建设“扶贫关照中心”,这个方法可实现贫困人口收入达标、失能贫困人口关心照料、分散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三个全覆盖。“一推”,是指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即在贫困村及其周边村,集中人力物力,规划实施一批土地连片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发展适宜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保证扶贫开发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六保障”则是指从市级层面探索建立贫困人口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助残、慈善等基本需求方面的救助兜底政策体系,各类政策向贫困户倾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扶贫实践 精准对接开辟"致富通道"